易州峨眉寺,在易县西北25公里的峨磨山下。南附阴阳山(俗名白脸山)。上有龙门寺、山半有石佛洞、沟底有观音阁。
峨眉寺始建于东汉建安14年(公元209年),为上、中、下三寺,72洞府,第一代主持僧圆寂后,铸铁塔于地宫之上。当时此地为交通要道、人口众多,繁华非常,因名为铁塔镇。唐开元26年(公元738年)置娄亭县城,元和13年(公元818年)唐王朝第二次修复。明万历44年(公元1616年)第三次重修上、中、下三寺并建96洞府。清光绪26年(1900年)八国联军将峨磨山上、中、下三寺及洞府的佛宝洗劫一空。1986年美国友人访华时,将华盛顿、纽约两大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易州唐三瓷佛14尊的照片留给易县博物馆。
峨眉三寺以中寺为最,上下两寺的规模稍逊一筹,中寺原来主要殿宇有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七佛殿、藏经楼等,自前置后逐级升高,建筑宏伟、气势轩昂,各殿佛像金灿夺目。汉为泥塑、木雕、复以金身,唐改为三彩釉瓷佛。共108尊,各尊通高丈二以上。每殿四壁下有佛龛24个,各供铁铸金身佛一尊,上部横龛六道,列置小铜佛384尊。铸工细腻可观,形态各异,无一雷同。
弥勒殿前左右有二层钟鼓楼两座,内悬铁铸大钟一通,高丈五、直径八尺,晚夜钟响,宏震四野,名为“峨眉晚钟”亦为清西陵八景之一。藏经楼前原有雌雄银杏树两株。
峨眉寺背靠峨磨山有八卦连环洞,二龙洞、朝阳洞、玉黄洞、观音阁、地下洞、灵芝洞、麻姑洞、仙人庵、地下洞穴等八大天然洞府,洞洞相通,洞府以外还有观天台、望月岩、观府阁、风水塔等建筑,这些洞府实为天然,有的因设计需要,亦有加工开凿之处,有的洞府为楼阁上下多层,有的似八卦图,有生死门之分。
正门为一进五门,三闭,上下二层、有天井。洞口门联为“西天泫雨周三界,南海慈云罩万方”,二门联为“一天新雨露、万古老禅林”。
峨磨山海拔不过800米,为易水风水宝地。清雍正八年来易卜万年吉地时,特意将此山寺圈入红桩之内。实为乾坤聚秀之区,阴阳合会之所,询为上吉之壤。